(
课件网)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月亮上面有什么?你听过哪些说法?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 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等有所不同 这些认识都是真理吗? 一、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真理的含义 人的认识 与客观对象相符 与客观对象不符 真理 谬误 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圣人、领袖、专家之言就是真理? 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 一、真理是客观的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 客观性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一种认识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想一想: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说一说:在同一高度的铁球和羽毛,同时放下,谁先落地? 有地心引力和空气阻力时:铁球先落地 有地心引力的真空状态下:铁球和羽毛同时落地 排除地心引力的真空状态:铁球和羽毛都不会落地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真理都是具体的 这两个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不是真理? 这说明什么?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与当地当时的具体实际相统一) 2.真理都是具体的 注意:不能表述成“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和具体历史条件的变化,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请结合真理的含义和特性,分析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区别、联系)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① 真理与谬误界限分明 二者界限: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 ②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真理具有条件性,超出了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具有具体性,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真理就变成谬误。 要在实践中探索和追求真理; 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方法论要求 真理与谬误 既对立又统一 1.面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有人担心地提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的热议中走失”。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 ) A.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B.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C.真理都是具体的 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D 2.教科书上说,“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饮用水,还是海水,因为含有盐离子成分而使其具有了淡淡的蓝色。此外,因为二氧化碳的存在而让水有了清凉和略甜的味道。这表明( ) ①真理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任何真理都包含有谬误的成分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3.遥想10年前公布的2014年中国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京津冀区域占8个。一些人据此认为,“治理大气污染不花三五十年是不可能改变的事”。现如今,随着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的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