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数据及其特征 课型 新授课 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教师 授课 班级 高一2班 授课 时间 45分钟 教 材 分 析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开篇章节,是学习本教科书的基础,是学生们开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起点。旨在让学生通过通过开展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学会分析数据的特征,激发起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本节对应的课标要求 1.知道数据的概念;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的特征;掌握基本的进制转换运算方法。(知识技能要点和学业要求) 2.针对特定的信息问题,自觉、自动地比较不同的信息源,能描述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确定合适的信息获取策略;针对给定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学 情 分 析 学生是高一年级新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有着浓厚兴趣,有基本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度体验项目式学习。不了解数据在计算机领域的定义,对进制的概念和十进制有一定认识,对数据特征缺乏系统认知。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认识数据,理解计算机领域中数据的概念,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数据,感受数据的多样性。 认识进制,知道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二进制,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 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 素养目标: 4.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或工具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将大量的分散资源整理成有意义的数据。 5.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提升信息素养。 教 教 学 学 重 难 点 点 重点:理解数据及其特征,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难点: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翻转课堂教学法、讨论法等 板 书 设 计 1.1数据及其特征 数据概念: 数制:数制是一种计数方式,目标是用有限的符号表示所有的数值。 要素:数码 基数 位权 十进制数:125=1×102+2×101+5×100 十进制转二进制:除2反向取余法 二进制转十进制:按权展开求和法 数据特征:二进制 语义性 分散性 多样性与感知性 学生展示 教 学 过 程 一、课程准备 明确学习考试相关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全书的教学内容与安排。准备本节课学案、翻转课堂微课及相关学习资源以“学习资源包”命名的文件夹发送到学生机上。 二、信息技术课程兴趣激发 1.以短视频《未来生活大揭秘》引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思考,结合视频中出现的场景为学生简单介绍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各种趋势:物联网、虚拟现实、AR技术等。以此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2.结合2020年8月小米公司推出透明OLED屏幕电视机以及上海无人驾驶地铁落地的案例启示学生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出现在电影中的场景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 3.利用最近关注度极高的华为芯片事件以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软件被禁事件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在某些领域中依然存在短板,而为了解决这些短板只能依靠自主创新。国家的未来靠创新,创新需要人才,而人才便是在座的每一位学生。 三、导入新课(目标引入法) 开门见山,点明课题,确保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数据的概念; 学习目标2:进制间的转换; 学习目标3:数据的特征。 四、数据的概念新知讲解(讲授法) 1.以身边的常见数据为例说明数据能够反映事物的数据,使学生对数据的概念有初步理解。 2.请学生思考:数据只是数值吗?进一步理解数据的概念。 数据包括数值,因为数值能够反映事物的属性。通过同一天的气象情况,学生理解文本(数值、数字、文字、符号)都能反映事物的属性。学生感受到数据不仅仅是数据,还包括文本。 3.请学生接着思考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