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3.2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1.概念的形成 1.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问题1:立定跳远测量的什么距离? A.两平行线的距离 B.点到直线的距离 C.点到点的距离 2. 定义:夹在两平行线间的_____的长. 公垂线段 1. 图示: 3. 求法: 1.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问题2: 已知两条平行直线的方程,如何求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转化 1.2探究典例,形成概念 活动:已知两条平行直线, 求间的距离. 解:在直线2x - 7y-8=0上任取一点,如P(4,0) 则两平行线的距离就是点P(4,0)到直线6x-21y-1=0的距离. 因此,d= 问题3:如何取点,可使计算简单? P 解 : 在直线l1: 上任取一点 ,点 到直线l2: 距离,就是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即 因为点 在直线 上,所以 , 即 ,因此 1.2探究典例,形成概念 问题4: 两条平行线=0与=0间的距离为_____ 1.2探究典例,形成概念 验证:已知两条平行直线, 求间的距离. 解: 问题5: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写成时 对两条直线应有什么要求? (1)把直线方程化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2)两条直线方程中x,y的系数必须分别相等; 1.3具体感知,理性分析 活动:自主举例的接龙活动. 【活动要求】 第一组用一般式写出两条平行直线方程并求出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第二组用斜截式写出两条平行直线方程并求出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问题6: 一般地,两条平行直线 间的距离: 与 , 公式结构有什么关联? 1.3具体感知,理性分析 2.初步应用,理解概念 追问: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吗? 斜率相等,截距不等,所以两直线平行. 例1 (1)已知两直线l1:3x+5y+1=0和l2:6x+10y+5=0,则l1与l2间的距离为 . (2)直线3x+y-3=0和直线6x+my-1=0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 例2 □ABCD的四条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是 求□ABCD的面积. 追问1:如何求 CD ? CD 的长 C、D 的坐标 联立方程求交点 2.初步应用,理解概念 解得交点C的坐标为 . 2.初步应用,理解概念 例2 □ABCD的四条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是 求□ABCD的面积. 解得交点D的坐标为 . 2.初步应用,理解概念 例2 □ABCD的四条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是 求□ABCD的面积. D的坐标为 . 由交点C的坐标为 , 2.初步应用,理解概念 例2 □ABCD的四条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是 求□ABCD的面积. 追问2:如何求高 ? 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求点 2.初步应用,理解概念 例2 □ABCD的四条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是 求□ABCD的面积. 2.初步应用,理解概念 例2 □ABCD的四条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是 求□ABCD的面积. (2)已知直线l1:3x-2y-1=0和l2:3x-2y-13=0,直线l与l1,l2的距离分别是d1,d2,若d1∶d2=2∶1,求直线l的方程. 2.初步应用,理解概念 例3(1)已知直线l与两直线l1:y=2x+3和l2:y=2x-1间的距离相等,求直线l的方程. 待定系数法 3.归纳小结 4.课外作业 再会! 1.若直线l1:x+my+6=0与l2:(m-2)x+3y+2m=0互相平行,则m的值为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 解析:由m(m-2)-3=0,解得m=3或-1.经过验证,m=3时两条直线重合,舍去.∴m=-1. 2.已知直线l1,l2是分别经过A(1,1),B(0,-1)两点的两条平行直线,当l1,l2间的距离最大时,直线l1的方程是 . 当两条平行直线与A,B两点的连线垂直时,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最大. 因为A(1,1),B(0,-1).所以kAB==2,所以两条平行直线的斜率为-, 所以直线l1的方程为y-1=-(x-1),即x+2y-3=0. 课外作业答案 3.直线l1过点A(0,1),l2过点B(5,0),如果l1∥l2,且l1与l2间的距离为5,求l1,l2的方程. 课外作业答案 课外作业答案 金题典例 课外作业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