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 浙教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 本章复习与测试 / 编号:24025847

第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章末复习(3)----参数处理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10-04 科目:初中数学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不等式,解集,参数,分类,字母,进行
预览图 7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课件网)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章末复习 (3) 参数问题--常数处理--带参运算 “参数的取值”指的是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中,除未知数外的字母为满足不等式(组)成立而所取的准确数或值的范围。 有的不等式(组)中,除了表示未知数的字母外,已知数也用字母表示, 这种不等式(组)称为含字母系数不等式(组)。 按照解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用字母系数--参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是解决含字母系数--含参不等式(组)的一般思路。 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来表示未知数,这个代数式叫作参数式, 其中的字母叫做参数。 为什么要进行分类讨论?(触发原因) 1.数学概念与运算本身的限制: 触发分类讨论的根本原因在于数学问题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4个方面: 3.图形位置或形状的不确定性:几何问题中,点、线、圆的位置关系没有明确; 动点问题中,点的运动可能导致图形反生质变(如三角形从锐角三角形变为直角三角形) 4.参数的不确定性:问题中含有参数,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问题的结果或性质完全不同。 2.公式、定理、性质的前提条件 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当题目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 就需要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个类别级别进行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最后将各类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 如何进行有效的分类讨论?(原则与步骤) 三大原则: 标准统一:每次分类必须基于同一个标准 不重不漏:各类情况之间互不重叠,且并集覆盖所有可能性 逐级讨论:复杂问题可进行多层次分类,保持逻辑清晰 1.识别“不确定点”:审题后,首先找出导致问题无法统一处理的 那个“不确定因素”是什么(是绝对值?是参数?还是图形位置?) 2.制定“分类标准”:根据“不确定点”,确定一个清晰、可操作的分类标准 3.实施“逐类求解”:在每一类条件下,分别进行推理和计算。 这是分类讨论的主体部分 4.完成“归纳总结”:将各类结果整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答案。 四步法: 大大取大 的解集是 当a>b时, X>a X>b X>a 小小取小 的解集是 当a>b时, X<a X<b X<b 大小小大中间找 的解集是 当a>b时, X<a X≥b b ≤ X<a 大小等同取等值 X=a 的解集是 X≥a X≤a 不等式组 大大小小是无解 的解集是 当a>b时, X > a X < b 无解 a b a b a b a a b 不等式组的六种种解集情况(a>b) a a 的解集是 X≥a Xb的解集是x< . 由(a-2)x-2,所以由“大大取大”得 例5、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x>-2,求m的取值范围。 m-3 . 分析:法1: 由原不等式组得 . m+1 . 如果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相等,那么这两个不等式就叫做同解不等式 特殊数量 大胆猜想 小心求解 参数 常数处理 带参运算 用字母系数--参数 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例6、若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