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 / 其他版本 / 编号:21282764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中职语文外研版拓展模块

日期:2024-09-20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2
语文 语文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故乡和乡亲们的真挚眷念的感情。 2.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触景生情、寄情于物的间接抒情的写法。3.体会文章语言的诗意。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诗意的语言创造出的诗般的意境。 课时安排 本课所需教学时数为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仙”李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大家知道是哪一首吗? 明确:《静夜思》。 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读出思乡的感情。 很好,大家吟诵得很有感情。那么大家想想是什么引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明确:月亮(光)。 俗话说, “月是故乡明”。所以,在异乡看到月亮,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故乡的月亮,甚至家乡的夜晚,在家乡度过的日子,以及家乡的人和事,等等。这里由月亮引起诗人的思乡之情,于是诗人便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有着浓浓乡情的优美的散文,看看作者黄河浪是如何抒发他心中对故乡的深厚真挚的感情。 二、作者简介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福建福州市长乐区人。曾用笔名洪荒等,酷爱文艺,擅长丹青。1960年考入福建师院中文系,便从诗歌起步,走上文学道路。1975年9月黄河浪赴港定居,从事绘画工作,坚持业余创作,在许多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还有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如《失落的珍珠》等。有诗集 《海外浪花》、《大地诗情》。 1979年,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故乡的榕树》获奖后,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 三、感知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写了作者故乡的几棵榕树,具体写了有关故乡的哪些事情,并用简洁的词组或句子概括出来。(讨论) 板书: 故 1.划船 小伙伴———天真无邪的友情 乡 2.榕树被烧的传说 老人———世代相传 的 3.烧纸钱 祈福 女人———人们对榕树的敬重 榕 4.治癣 母亲———细腻深厚的亲情 树 5.折树枝 祖母———同上 6.乘凉 农人们———淳朴悠闲的乡情 7.度夏夜 我———纯真浪漫的童趣 物———事 ———人 ———情 借物抒情(寄情于物、托物抒情) 作者描写榕树时,把感情寄托于对榕树的眷爱之中,借榕树的形象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感情。 2.本文通过榕树写了故乡的风土人情,榕树就成了作者回忆友情、亲情、乡情的载体。那么,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为什么榕树会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2)是哪里的榕树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3)引起思乡之情的触发点是什么? 快速阅读课文1至3段,回答以上问题。 明确:(1)榕树下有作者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亲切感。 (2)香港住所左边土坡上的两棵老榕树。 (3)作者是触景生情的。作者平常就很喜欢带小儿子到榕树下散步,因为那里周围的景色构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与作者自己小时候在榕树下玩耍的环境相似。更重要的引发作者回忆童年事情的原因是———我”卷制成的小哨笛的熟悉的哨笛声,使“我”的心像小鸟一样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 所以说,文中作者首先是触景生情,于是寄情于景,托物抒情,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关键是要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幻灯片) 3.想想说说,假如你离开了家乡,哪些事情、哪些景物会让你深深怀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读一读,品味文章诗意的语言(小组讨论形式) 作者是诗人,擅长用诗一般的语言描摹事物、抒发感情。本文在描写景物时,绘声绘色,饱含感情,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 (一)找出你最欣赏的语段,说明原因,并带着感情读一读,试读出感情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