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 / 其他版本 / 编号:21285000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拓展模块

日期:2024-09-20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学习,恐龙,学生,信息,化石,间的
预览图 2
语文 语文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时间的脚印》 授课类型 活动课 授课时间 3课时 专业、班级 学情分析 幼师1班共40名同学,其中35名女生、5名男生。经过近三年的《语文》和《普通话口语训练》课的学习,她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再加之专业的要求和女同学居多的缘故,她们学习起来大都比较认真,对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大多能比较认真地完成,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都比较强,是一个班风良、学风正的优秀的班集体。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平实、晓畅的科普小品。它叙述了岩石对时间的记录,是一部关于岩石的简史。作者用富于趣味性的语言和力求故事化的写作技巧,把岩石的瓦解与再生的过程串联成了一部动人的乐章,读来既通俗易懂,又把科普知识讲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阅读本文,就像观摩时间留下的一幅巨型画卷,平静之间孕育着惊心动魄的变化;又像欣赏一部壮丽的诗篇,和缓悠长的节奏中贯穿着一股执著的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分类裁剪法,长文短教,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快乐的合作中共同学习,撰写家乡文化旅游景点解说词,并练习实际解说。情感目标:结合本土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撰写家乡文化旅游景点解说词,并练习实际解说。 教学难点 撰写家乡文化旅游景点解说词,并练习实际解说。 教学方法 信息整理法、分类裁剪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参观学习法、自主探究法、信息整理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恐龙化石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活动一:参观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活动)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参观位于学校附近的博物馆,有条件的同学到恐龙谷去参观游玩,通过参观恐龙化石,了解与相关信息并做好信息的汇总和整理。信息包括:恐龙生活的年代、种群、数量?恐龙的生活习性?关于恐龙灭绝的现有猜想?博物馆里除了恐龙化石,还有哪些动植物的化石?(整理和记录信息的方式不限,可以是文字、图片、实物、视频……) 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到州博物馆或恐龙谷参观学习,完成各组信息任务单:第一组:恐龙生活的年代、种群、数量?第二组:恐龙的生活习性?(举例说明)第三组:关于恐龙灭绝的现有猜想?第四组:博物馆里除了恐龙化石,还有哪些动植物的化石? 让学生实地参观学习,既增强学习趣味,又能有效利用本土教学资源,增强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又能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自豪的情感。 学习活动二:交流资料、进入文本、寻找时间的脚印、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第一课时教学活动) 参与学生信息交流。(每组一分钟时间交流,不得超时)谈话过渡、引出课题。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与这些几亿年前的古生物“亲密接触”,在探索和发现中去一点点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全靠了一本记录下时间脚印的“无字天书”--化石。同时板书课题。进入文本、找寻时间的脚印、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学生齐读课文26~28自然段,感受“化石是历史的见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过渡:历史的长河滔滔奔涌,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人们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时间的踪迹,钟表、日历、陈列在故宫的铜壶滴漏……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踪迹呢?(把课文2、3、4自然段语句串联讲来作为过渡语。)那么,岩石是怎么记录时间的呢?请一、二学习小组的同学研读课文第5~21自然段,三、四学习小组的同学研读课文22~29自然段,讨论交流,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从研读中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