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 / 其他版本 / 编号:21285012

《小溪的行程》教学设计中职语文外研版拓展模块

日期:2024-09-20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小溪,问题,自然,明确,朗读,课文
预览图 1
语文
小溪的行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2.理解文章深刻的意蕴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朗读全文,背诵“我谨小慎微地活着……”和“想不到,等待我的并不是毁灭……”两个自然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悟 1. 导入 可由相关主题简洁导入。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借助随书光盘中的课件来导入。也可开门见山(板书课题、作者)。 2. 感受文本 (1)对照课文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注释内容。 (2)教师范读,或播放随书光盘中的朗读录音,将学生引入情境。 (3)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问题1: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紧扣小溪的“行程”来表达对人生的体验的? 问题2:作者借小溪在不断前行的进程中所面临的艰难和抉择,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 感悟内容 (1)讨论上述问题。 【明确1:阅读课文,说说文章随着“小溪的行程”逐层深入地写出了对人生的体验。当小溪在山上蜿蜒爬行时,小溪是“谨小慎微”的;当小溪面对万丈悬崖时,小溪是忧悒惶恐的;当小溪坠下悬崖,直立起来成为瀑布时,小溪发现自己体内原来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和崇高的价值。当再次面对遥遥的征程时,小溪决定高唱生命的进行曲向前奔去。】 【明确2:在生活的激流中,在厄运的痛击面前,“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地苟活是改变不了现状的,踌躇、忧悒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勇敢地“跨过去”,才会赢得命运的转机。】 (2)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五个自然段。 (3)设问、讨论:小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明确:小溪由一个自卑、委曲求全、受尽凌辱的弱者变为懂得如何摆脱厄运捉弄、懂得如何自立自荣的强者。变化的原因是:在被逼到绝境的时候,跨过去了,赢得了命运的转机,获得了新生。】 二、 品读 1. 品读第1~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2)学生带着问题品读。 问题1:“我纤小,我柔弱。面对如此庞大而繁华的世界,我气馁得很,真有点妄自菲薄!比起奔腾的大河,我是细线一缕;比起无涯的大海,我是沧海一滴;比起浩淼的湖泊,我是淡淡的涟漪。”———将这句话改为“我纤小柔弱。面对如此庞大而繁华的世界,我气馁得很,真有点妄自菲薄!哪里比得上大河、大海和湖泊”,不是更简洁一些吗? 问题2:“杂草苦蒿任意3将我掩没;牛羊驴马肆意将我践踏;砂石危岩恣意将我围困;荆棘刺榛执意将我囚禁。” ———加点的四个词语能随意互换吗?为什么? (3)设问、讨论。 【明确1:虽然文字上是简洁一些,但不好。原句将“我纤小柔弱”分成两个短句,又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将“我”与“奔腾的大河”、“无涯的大海”、“浩淼的湖泊”作对比,目的是极力渲染自己是如何的“纤小”和“柔弱”,为后文写自己的怯弱、自卑张本。改后则难以达到此目的。】 【明确2:不能随意互换,因为它们的意思有差别。“任意”指随意;“肆意”有放肆之意;“恣意”语意比“肆意”更重;“执意”有固执不变的意思。四个词语修饰的对象不同,所以不能互换。】 (4)教师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要求读出小溪自卑、怯弱的感情。 2. 品读第3~8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3~8自然段。 (2)学生带着问题品读。 问题1:第3~7自然段,一句一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问题2:“正当我惶恐之际,等不及的大山把我硬是赶下了万丈深渊。” ———删去“硬是”如何? (3)设问、讨论。 【明确1:第3~7自然段,一句一段,短促有力,极言情况危急,选择艰难,生动地表现了“我”面临危险时的复杂心情,凸显出“我”的犹豫、怯弱与自卑。】 【明确2:不能删。“硬是”表现出“大山”对“我”的蛮横“欺凌”,照应了前文;同时也说明“我”是被逼而坠下悬崖的,为下文写“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