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 人音版(2024 主编:赵季平,杜永寿) / 三年级上册(2024) / 第六单元 四季童趣 / 演唱 ☆西风的话 / 编号:24164016

【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四季童趣》单元整体设计

日期:2025-10-22 科目:小学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音乐,学生,演唱,力度,感受,通过
预览图 3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四季童趣》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综述】 一、教学内容 1.《西风的话》是一首由近代作曲家黄自创作的经典儿童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西风”的视角讲述四季的变迁。歌曲通过简单的节奏和流畅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宁静与深沉,同时培养他们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其音乐风格含蓄而富有诗意,适合三年级学生初步体验艺术歌曲的韵味。 2.《四季童趣》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旋律,生动描绘了儿童在四季中的游戏场景。歌曲结构清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们对四季活动的共鸣与表达欲望。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提升演唱能力,还能在音乐中感受童年乐趣与季节更替的美好。 3.《捉迷藏》以游戏为主题,旋律灵动且充满趣味性,通过跳跃的音符和节奏模仿儿童嬉戏的场景。歌曲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在演唱中体验音乐的戏剧性与表现力,同时强化节奏感与协作能力,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4.德彪西的《雪花飞舞》是印象派钢琴小品的代表作,以细腻的音色和飘忽的旋律描绘冬日的静谧与雪花的轻盈。通过聆听,学生可以初步感受音乐中的画面感与意境美,拓宽对多元音乐风格的认知,培养审美感知与联想能力。 5.吉洛克的《秋日素描》以简洁的旋律与丰富的和声色彩勾勒秋天的景象,音乐风格现代而生动。作品能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如何通过音高、节奏与音色表现季节特征,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器乐作品的理解与欣赏水平。 本单元以“四季”为主线,融合中外经典作品,涵盖演唱、聆听与知识技能,兼顾趣味性与艺术性。通过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学生不仅能提升演唱与欣赏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实现音乐教育的综合目标。 二、内容联系 1. 演唱曲目间的纵向技能递进关系 (明线) 三首演唱歌曲构成了一条清晰的技能获取链。 《西风的话》 是基础,它在一个稳定、深情的4/4拍 语境中,引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演唱,并初步感受乐句中的渐强渐弱,为后续学习打下气息和力度控制的根基。 《四季童趣》 是发展与分化。它同样在4/4拍 中,但情绪转为活泼,从而自然地引入了对精确力度记号(p, f, mf, mp) 的学习。这是在“渐强渐弱”基础上的细化,要求学生能更精准地控制和表现力度层次。 《捉迷藏》 是转换与应用。它引入了新的3/4拍,让学生对比体验不同拍号的韵律感。同时,其游戏性的内容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前两首歌中学到的力度变化,从而完成从知识学习到音乐表现的跨越。 2. 聆听曲目与演唱曲目的横向支撑与升华关系 (暗线) 聆听曲目与演唱曲目之间,形成了横向的感知互补。 《秋日素描》与《西风的话》构成“秋之二重奏”。二者主题相同,但表现形式迥异:一首是器乐素描,一首是声乐诉说。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同一主题如何通过不同音乐手段(人声/钢琴)来表现,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音乐审美视野。 《雪花飞舞》是整个单元知识的“综合印证点”。它作为钢琴独奏,是学习德彪西其人其乐的直接载体。更重要的是,其音乐本身的展开逻辑(雪花从飘落到飞舞再到平息)完美地体现了乐段的结构变化,同时其丰富的力度、音色与织体变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阶的、综合性的聆听范本,让他们去印证和感受在演唱中学到的所有关于力度和结构的知识。 3. “四季”主题与“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关系 “四季”主题是贯穿所有内容的情感纽带和统一情境,它让技术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所有“知识与技能”点(拍号、力度、乐段、作曲家)都内嵌于具体的作品之中,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学生是在表现“西风”时练习渐强渐弱,在玩“捉迷藏”时感受3/4拍,在观察“雪花”时理解乐段。这种设计实现了“寓教于乐”,让技能成为表现情感的工具,让作品成为学习知识的载体。 本单元是一个设计精巧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