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 人音版(2024 主编:赵季平,杜永寿) / 二年级上册(2024) / 第五单元 美好的夜 / 聆听 月亮——油黄的金桔 / 编号:24167346

【新教材】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月亮—油黄的金桔》(聆听)教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小学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音乐,情绪,歌曲,感受,合唱,对唱
预览图 2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月亮———油黄的金桔》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2:聆听音乐a.聆听音乐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和不同。b.能对乐曲拍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c.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能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参与音乐活动时能专注于音乐,不打扰他人。 学习任务3:情景表演a.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动作创编或即兴表演,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2.教材分析 《月亮———油黄的金桔》是由李幼容作词、徐锡宜谱曲的一首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的儿童歌曲。歌曲为4/4拍,旋律优美抒情,结构清晰独特。全曲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答式的对唱,以“天上的果园什么最美?”开启诗意的对话,将月亮比作“油黄的金桔”,充满想象力;第二部分是合唱,全部使用衬词“唻”,旋律更为舒展、连贯,将情绪推向高潮,仿佛在月光下尽情地歌唱与赞美。这种从“叙事”到“抒情”的结构,以及“对唱”到“合唱”的形式变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听觉体验,是感受音乐结构美与意境美的绝佳素材。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音乐的情绪、速度有基本的感知能力,并已在本单元初步接触了4/4拍的歌曲(如《星光恰恰恰》)。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节奏模仿,但对于“对唱”、“合唱”等演唱形式以及“衬词” 的表现作用认识较浅。学生想象力丰富,能够将音乐与画面联系起来。教学需通过鲜明的听觉对比、情境扮演和创造性的参与活动,引导他们关注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从“听热闹”走向“听门道”。 二、学习目标 1.能感受歌曲宁静、优美、充满想象的音乐情绪,能初步辨识歌曲的对唱与合唱部分,并体验其不同的表现力。 2.能通过肢体律动感受4/4拍的韵律,并能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模仿对唱的问句或参与合唱段落的哼鸣。 3.能根据音乐情绪展开联想,画出心中的月亮;能根据指定节奏型,在音乐片段处进行准确的伴奏。 4.通过歌曲欣赏,体会将月亮比作“金桔”的生动想象力,感受音乐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受歌曲优美宁静的情绪,并能区分对唱与合唱两个部分。 学习难点:理解不同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能根据音乐情绪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导入部分 1.猜谜语,集中注意力。 2.展开想象,自由表达,并对歌曲的独特比喻产生兴趣。 1.谜语导入:“同学们,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只香蕉。’(学生答:月亮) 2.激发想象:“在你的心目中,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像小船、像钩子……)“有一位作曲家,他觉得月亮像一样水果———一颗‘油黄的金桔’!你们觉得这个想法奇妙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非常特别的歌曲《月亮———油黄的金桔》。” 能积极参与互动,并对新课题产生聆听的期待。 1.能感受歌曲宁静、优美、充满想象的音乐情绪,能初步辨识歌曲的对唱与合唱部分,并体验其不同的表现力。 2.能通过肢体律动感受4/4拍的韵律,并能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模仿对唱的问句或参与合唱段落的哼鸣。 3.能根据音乐情绪展开联想,画出心中的月亮;能根据指定节奏型,在音乐片段处进行准确的伴奏。 新知新学 活动一:初听全曲 “感受形式与情绪” 1.安静聆听,感受并说出歌曲的整体情绪(优美、宁静)。 2.再次聆听,观察教师手势,初步感知并分辨“对唱”(问答)与“合唱”(齐唱)的段落转换。 活动二:分段细听 “品味对话与歌唱” 1.聆听对唱部分,用身体律动感受节拍,并关注歌词的诗意。 2.聆听合唱部分,感受其情绪的升华,并用手臂画旋律线来表现音乐的连贯与舒展。 活动三:参与表现 “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