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光恰恰恰》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1:趣味唱游 a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独唱或齐唱,能在演唱中加入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 b能按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音乐游戏、角色扮演和舞蹈表演等,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 学习任务2:聆听音乐 a聆听或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简要描述音乐表现的形象与内容。 b在聆听音乐时能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参与音乐活动时能专注于音乐,不干扰他人。 学习任务3:情景表演 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创编或即兴表演,与同伴一起体验表现造型、扮演角色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2.教材分析 《星光恰恰恰》是一首充满动感与活力的舞曲风格歌曲。与同一单元中宁静、平稳的二拍子(2/4拍) 歌曲《闪烁的小星》形成鲜明对比,本歌曲采用四拍子(4/4拍),其节拍更显方整、宽广,律动感更强。歌曲中的固定节奏型 “X X X” (恰恰恰) 是音乐的核心动机,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和表现的焦点。本课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在相同“星空”主题下,对比聆听与体验不同节拍(2/4拍 vs 4/4拍)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音乐情绪与身体律动,从而深化学生对“节拍是音乐骨架”这一概念的理解。 3.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熟练演唱了二拍子的《闪烁的小星》,已建立了稳定的二拍子(强-弱) 拍感。他们对于节拍的变化有好奇心,但需要引导才能清晰感知差异。直接从二拍子切换到四拍子,学生容易在律动上产生混淆。教学需通过直接的对比聆听和差异化的身体律动,帮助学生建立对两种节拍的清晰体验,并享受四拍子带来的欢快舞动感。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闪烁的小星》,能清晰感受《星光恰恰恰》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并能初步辨别二拍子(2/4) 与四拍子(4/4) 在律动上的差异。 2.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准确、有活力地在乐句后拍击并念出“恰恰恰”节奏;能用不同的身体律动(如行走 vs 舞步)来表现二拍子与四拍子的不同。 3.能根据四拍子的韵律,为“恰恰恰”节奏创编不同的伴奏动作,并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简单的表演。 4.初步感知“恰恰舞”的欢快风格,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密切关系,体会用不同节拍表现同一主题(夜空)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受四拍子的律动,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掌握“恰恰恰”节奏型。 学习难点:在稳定的四拍子律动中准确加入“恰恰恰”;清晰体验并表现二拍子与四拍子的区别。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通过对比《闪烁的小星》,能清晰感受《星光恰恰恰》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并能初步辨别二拍子(2/4) 与四拍子(4/4) 在律动上的差异。 导入部分 1.复习演唱《闪烁的小星》,并做“拍手-拍腿”的二拍子律动。 2.聆听新歌片段,初步感受其欢快情绪。 3.对比两首歌曲,用语言描述初步感受(如:更快、更开心、想跳舞)。 1.复习旧知:“同学们,刚才我们唱的《闪烁的小星》真美,像安静的夜晚。(教师哼唱一句)我们是用什么样的动作来感受它的拍子的?”(引导学生回忆:拍手-拍腿,感受二拍子)。 2.引出新课:“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小星星一到深夜,就会举办一场神秘的舞会!它们的音乐也完全变样了,您们听——— (播放《星光恰恰恰》片段)。 3.设问对比:“这首星星的歌,和《闪烁的小星》比起来,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是更安静了,还是更想跳舞了?” 能通过身体律动激活二拍子的记忆;能通过对比聆听,敏锐地感知两首歌曲在情绪与速度上的显著差异。 2.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准确、有活力地在乐句后拍击并念出“恰恰恰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